乌军突然发动哈尔科夫大反攻,那里发生了什么?,2013乌克兰反政府示威活动的示威经过
乌军突然发动哈尔科夫大反攻,那里发生了什么?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有些人认为这种局势还会继续下去。然而,乌克兰军队突然在哈尔科夫发动了大规模反攻,攻入了哈尔科夫州的交通枢纽巴拉克利亚,以及库皮扬斯克市。面对乌军的进攻,俄罗斯方面开始撤离。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俄罗斯的失败呢?
一、乌军反攻的真实目的
乌军表示,他们不仅进驻了这些地区,还在一些地标性建筑旁拍照留念,以显示他们能够在这些地方自由活动。这样的做法旨在向外界传达他们的力量,证明他们可以在这个地方立足。
然而,即使乌军成功占领这些地区,是否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力量继续进攻呢?乌军已经突进了几十公里,但后备支援和侧翼掩护却薄弱,这一切乌军内部显然是清楚的。他们的反攻不仅仅是为了占领,而是还有其他考虑。
随着秋季的到来,若乌军未能取得显著进展,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援可能会减弱。就像投资一样,如果没有回报,投资者必然会选择止损。乌克兰需要一个在冬季来临前的行动,以证明西方的支援是有效的。
更重要的是,乌军此次冒险的代价是巨大的。他们缺少后方支持和侧翼掩护,容易陷入孤军深入的境地。这个冒险正是为了向西方展示,他们的支持是有效的,从而继续获得支持。
二、俄军撤离的战略意图
有观点认为,俄军的撤离是一次重大失误。这是由于防守力量不足和战略失误所致。重新夺回这些失去的地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乌克兰方面得到了西方重武器的援助。
俄罗斯方面则表示这是一次调整。有人认为撤退过程过于仓促,并非故意为之。为了使对方产生心理上的疑虑,他们在撤退时并不显得有序,而是显得较为慌乱,甚至弃置了重装备,这可能意味着他们撤退是迫不得已的。《兵法》有云,“兵不厌诈”。如果敌军在撤退时保持一定的秩序,可能会让对手对自己有所警惕。
俄军的撤退也有意图。由于战线拉得过长,俄军的兵力部署出现了问题。面对乌军的集中兵力,俄军选择收缩防线以巩固优势,加强对乌军的反击。通过这一策略,可以诱使乌军深入,再进行包围和侧击,从而更有效地打击敌方。
三、双方的拉锯战将继续
双方在东部和南部战线都陷入胶着,似乎都有些疲惫。然而,谁要是先放弃,都可能面临失去面子的局面。这就像两个家庭打架,直到有外人介入,两人都觉得必须坚持到底。
如果双方继续僵持不下,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要如何寻找停战契机,需要智慧。随着冬季的来临,尤其是乌克兰严寒的冬天,想要开展大规模战役的现实性不强。无论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都难以在冬季取得明显胜利。预计双方将进入相持阶段,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双方的实力。
乌克兰获得了西方的援助,但随着时间推移,援助的数量在减少。如果乌克兰的武器不足,想要取得胜利将会变得愈加艰难。而俄罗斯如果不开展全国动员,也不会使用更强武器,这是出于克制,因为俄罗斯的目标并非占领乌克兰,而是去军事化。因此,俄罗斯始终保持着谈判的意向。对此,大家的看法如何?
2013乌克兰反政府示威活动的示威经过
2013年11月22日,数千名乌克兰民众在首都基辅示威,抗议政府前一天宣布放弃与欧洲联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这是在乌克兰“西进”道路上突然掉头的决定。
同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圣彼得堡会晤,并指责欧盟对乌克兰施加压力,使其改变立场。
到11月24日,基辅的抗议人群已经发展至数万人,许多人挥舞乌克兰国旗和欧盟旗帜,吁请政府尽快让乌克兰成为欧盟的一员。警察因担心暴力冲突,在现场部署了大量防暴警察。
随着抗议活动升级,乌克兰政府与示威者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11月29日,欧盟东部伙伴关系峰会在维尔纽斯落幕,乌克兰未能如愿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引发了民众的愤怒。
而在11月30日,“别尔库特”特种部队强行驱散了基辅的抗议人群,导致数十名示威者受伤。随后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民众要求总统亚努科维奇辞职,甚至号召进行全国性的罢工。
至2013年12月1日,基辅市中心的示威人数已经达到数十万,各种冲突层出不穷,政府日益承压。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点燃了乌克兰的反政府情绪,也将国家推向了风口浪尖。示威的结果将深刻影响乌克兰的未来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