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应对俱乐部欠薪问题的决策缺失:痛下决心或可破解困局
12月4日讯 近日,中国足协发布了2025赛季职业联赛准入第一批完成债务清偿的俱乐部名单,共有41家俱乐部成功上榜。然而,三家中超、六家中甲和四家中乙的俱乐部却未能跻身其中。马德兴在文章中指出,对于无法解决欠薪与欠债问题的俱乐部,中国足协及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应对措施。
实际上,在全球足球界,并非只有中国职业联赛面临着欠薪的问题,但各国足协会制定了一系列相应规定,以确保及时处理此类情况。例如,在欧美地区,根据国际足联相关规定,一旦球员连续三个月未收到正常工资,他们将自动成为自由球员,可以随时离队。同时,如果球队出场人数低于比赛最低要求,将会被暂停参赛资格。
这些国际规则同样适用于中国足球。但问题在于,我们往往过于注重“面子”,担心如果某个俱因拖欠薪资而被禁止参赛,会影响整个联赛形象。今年早些时候,多名参与假球和赌球行为的球员遭到禁赛,这显然是他们自作自受。然而,另一方面,却也有许多人因为无法从俱乐部领取正常工资而铤而走险,其中不少违规违法行为都是由于长期缺乏收入所引发。那么,相比之下,由于倦怠导致团队停赛事产生的大规模负面影响,与那些因涉假受到处罚相比,到底哪个更为严重呢?
马德兴认为,根本原因还是看是否敢于采取行动。如果真的希望改善中国足球现状,并愿意果断采取措施,那么很多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次要解决欠薪与债务问题,也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