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记忆名录,什么是世界记忆名录
什么是世界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名录是旨在传承与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项目。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记录了人类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等信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设立了“世界记忆名录”,其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评估和认证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档案、手抄本和录音材料等,以促进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了解和传承。
评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全球意义:文化遗产需能反映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 独特性:应提供独特的视角和启示;
- 可持续性:在未来发展中继续发挥其价值。
自设立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评选出包括中国的《大清国子监志》、印度的《印度教圣经》和埃及的《拉美西斯三世法典》等在内的34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这些作品展示了各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征,为全人类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各国政府、学术机构、民间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名录的评选与保护,共同努力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增强人们对自身历史的认知,并增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然而,面对文化的破坏和流失,世界记忆名录的保护工作仍面临挑战。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使许多文化遗产陷入危险。因此,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种途径来确保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世界记忆工程与世界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工程推出了重要的文献遗产收录项目《世界记忆名录》。这一名录收录具有全球意义的文献遗产,是该工程的核心部分。秘书处负责名录的管理,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开放。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43个国家的47个项目被纳入名录,其中中国的两项被列入,分别是音乐研究院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朝内阁秘本档。考虑到中国历史悠久且文献资源丰富,这一数字尚显不足,表明仍有很大发掘和保护的空间。
世界记忆工程还鼓励建立地区和国家级别的文献遗产名录,关注地方或国家特色的重要文献。例如,中国设立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旨在更全面地守护和传承本国的文化遗产。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此项目旨在保护正在老化、损毁或消失的文献记录,以提高公众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用于商朝晚期的占卜记录,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2017年,甲骨文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该名录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关注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文献遗产。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文化遗产,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肯定,也为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了一份力量。
甲骨文的成功入选,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申请加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需满足特定要求,包括内容的全球影响、类型的多样性以及保存机构的专业性等。